「雙廢大變身」講座簡報

建築廢料乃為起拆建築物而留不來的物料,由於不是每個人生活的經驗,一般不會在公共空間討論。受到關注的,往往是非法傾倒污染土地的問題。

這場講座由與處理建廢和玻璃有關的持份者分享:泥車車司機、回收泥石和造環保磚廠的負責人和熟識政府政策的朋友。過程中討論能源減碳、環保與社會資源、立規與教育,政府與民間的衝突和互補,內容發人深省。以下是年青出席者Alan的後記,讓大家捕捉講座的一二。

當廢玻璃遇上建築廢料

「經過昨晚講座後,最令我感到深刻的是工程師先生所講述有關沙與玻璃的關係,當中由找沙的來源,運輸,到處理過程,所消耗的能量問題,成本效益問題,以至生產商責任,都解釋得十分詳細,對我這位學生來說,以前會不太在意到這些細節,但其實了解這些細節是十分重要,在推行環保時,在這些細節中了解得多,可以更加針對這些問題設定更好的策略。

工程師先生說到德國的實例,在國家,省市,公司,到市民不同層次去設定策略,這是十分重要的,因為在我角度這些社會層級,大家其實是雙輔雙乘,當有些員工或老闆(市民)有意識去做時,可影響到公司,公司把自己的成果分享給社會大眾看時,已某程度可影響到省市,甚至國家,再影響其他市民,所以每一個社會層級都非常重要,但現今香港最大的問題是,香港每一個層級都認為去做環保,去做一些措施不是他們的責任,舉個例子,就如部分市民會指因為政府措施不足,所以他們不理會什麼回收什麼環保,一個賴字,香港就難以有什麼改變,再者如果市民之間的合作,如政府內部那樣混亂,互推責任,也是難有什麼改變,我認為溝通是十分重要的,我們一班意識到要去做一點改變的市民,要溝通得好,再推廣去社區。

Green Glass在這次講座,以至往後的講座或Facebook就提供了好的平台去溝通,再接著,我想是需要再多一些宣傳,雖然宣傳令"香港人"留意是有一定程度上困難,所以大家在這問題有意識時,希望大家在盡自己責任時,亦可以在生活上想一些點子,能夠影響身邊的人,我認為這樣的溝通,信息互相傳達才是有效的。

(2011年11月30日)

 

[nggallery id=1]

 

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免廢生活, 最新消息. Bookmark the permalink.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